阿斯顿维拉对巴黎圣日耳曼比赛结果
朋友们好,今天的内容主要围绕阿斯顿维拉对巴黎圣日耳曼比赛结果展开,同时会为您解答与相关的常见问题,希望对您有帮助,下面进入正题!
本文目录
一、比赛回顾
在一场备受瞩目的欧洲冠军联赛中,阿斯顿维拉在主场迎战法国豪门巴黎圣日耳曼。双方经过90分钟的激战,最终阿斯顿维拉以2-1的比分击败巴黎圣日耳曼,取得了一场来之不易的胜利。
二、比赛亮点
1. 进球大战:在这场比赛中,双方共攻入3球,展现了高水平的对抗。阿斯顿维拉的进球分别由中场球员约翰逊和前锋贝尔温打入,巴黎圣日耳曼的进球则由边锋内马尔打入。
2. 精彩扑救:阿斯顿维拉门将卡森表现出色,多次扑出巴黎圣日耳曼的射门,为球队赢得了宝贵的反击机会。
3. 教练战术:阿斯顿维拉主教练马尔克斯·贝斯克在比赛中不断调整战术,使得球队在进攻和防守两端均表现出色。
三、赛前分析
1. 阿斯顿维拉:作为英超劲旅,阿斯顿维拉本赛季表现出色,联赛中排名靠前。球队的主力球员大多年轻有活力,进攻端颇具威胁。
2. 巴黎圣日耳曼:作为法甲霸主,巴黎圣日耳曼在欧洲赛场上也有着出色的表现。球队拥有众多世界级球星,实力不容小觑。
四、比赛背后的故事
1. 球队荣誉:阿斯顿维拉和巴黎圣日耳曼均拥有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荣誉。本场比赛,双方均希望用胜利来证明自己的实力。
2. 球员对决:在这场比赛中,多位世界级球星同场竞技,如内马尔、姆巴佩、贝尔温等。这些球星之间的对决无疑为比赛增添了更多看点。
3. 教练对决:阿斯顿维拉主教练马尔克斯·贝斯克与巴黎圣日耳曼主教练图赫尔之间的对决,也成为比赛的一大看点。两位教练在战术运用和临场指挥上均展现出高水平的对决。
五、比赛启示
1. 年轻球员的成长:阿斯顿维拉本场比赛的胜利,离不开年轻球员的出色发挥。这表明,年轻球员在关键时刻能够顶住压力,为球队赢得胜利。
2. 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在这场比赛中,阿斯顿维拉在进攻和防守两端均展现出默契的团队合作。这也为其他球队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3. 精神层面的胜利:阿斯顿维拉在客场作战,却凭借顽强的意志和拼搏精神,最终击败巴黎圣日耳曼。这表明,精神层面的胜利往往比技术层面的胜利更加重要。
阿斯顿维拉与巴黎圣日耳曼的比赛,不仅是一场精彩的足球盛宴,更是一次精神层面的较量。在这场比赛中,双方均展现了高水平的对抗,为观众带来了一场视觉和心灵的双重享受。而阿斯顿维拉的胜利,也让我们看到了年轻球员的成长和团队合作的力量。在这场激烈的较量中,双方都值得我们称赞和学习。
阿列克斯·麦克利什的运动生涯
1976年,麦克利什的职业生涯始于阿伯丁足球俱乐部,在阿莱克斯·弗格森的指导下,麦克利什欧洲优胜者杯的比赛中击败西甲老牌豪门皇家马德里夺冠。当弗格森去曼彻斯特联的时候想要邀请麦克利什一起加盟的,可是却没有成功,而且那个时候,麦克利什的“追求者”不止曼联一家俱乐部,还有来自北伦敦的托特纳姆热刺,不过两家俱乐部都没能把麦克利什带到自家俱乐部。在1990年,麦克利什被授予苏格兰最佳球员。而在搭档威尔·米勒退役之后,麦克利什接任了队长袖标。
20世纪的80年代,亚历山大·阿莱克斯·麦克利什在阿伯丁队度过了球员生涯的黄金时期,他为阿伯丁队出场了将近有500场联赛。 麦克利什的教练生涯起源于马瑟韦尔,之后又去了希伯尼安,真正让麦克利什成名的是他率领格拉斯哥流浪者五年内两夺苏超冠军,五捧杯赛冠军。麦克利什被苏格兰足协相中,被任命为苏格兰队的主帅,并且带队冲击2008年欧洲足球锦标赛的决赛阶段的比赛,但是结果却是苏格兰还是没能获得参加大赛决赛圈的资格。随后在2007年11月,他成为了伯明翰城队的主教练,那个时候伯明翰城还没有降级。可是在当赛季结束时,伯明翰城队降级了。虽然如此,但俱乐部依旧给予了麦克利什足够的信任,直到在2009年,在麦克利什的率领下,伯明翰城队重新杀回英超,并且在2010年取得了英超第九的好成绩,并且在接下来的2010/11赛季在英格兰联赛杯决赛中力压豪门“枪手”阿森纳队,帮助伯明翰城再度实现了久违的冠军梦,只可惜,似乎英格兰联赛杯用完了伯明翰城所有的人品,好景不长,在赛季结束时,伯明翰城惨遭降级,只能以英冠球队的名义参加下赛季的欧罗巴联赛,而球队的功勋主帅麦克利什,却被伯明翰城的同城死敌——阿斯顿维拉队挖角,就此,麦克利什迅速成为了伯明翰城队球迷的全民公敌。
马瑟韦尔
在马瑟韦尔结束了自己的球员生涯后,麦克利什很快的在退役一年之后的1994年,就进入了该队的教练席。他在这支拉纳克郡(Lanarkshire)球会的第一个赛季,就率领球会达到了苏格兰超级联赛的第二名,仅次于沃尔特·史密斯(Walter Smith)的苏超班霸——格拉斯哥流浪者队。然而,麦克利什的球队却在接下来的两个赛季,在保级区和降级区中徘徊。在1998年,麦克利什成为了希伯尼安队的主帅。
希伯尼安
尽管,麦克利什的到来使得情况稍有好转,但是在赛季末时,麦克利什还是无力阻止希伯尼安降级的命运。不过在随后的一个赛季,他率领这支爱丁堡(Edinburgh)球队重返苏超,并且同时帮助球队赢得了队史上第一座苏格兰甲级联赛的冠军。在希伯尼安年重返苏超后的第一个赛季,麦克利什把球队带到了苏超积分榜的中游并且在苏格兰足总杯上杀入了半决赛。在2000/01赛季,希伯尼安开始变得强势起来。最终他们不得不满足于苏超第三以及苏格兰足总杯亚军的席位。如此震撼的表现,麦克利什吸引了更大的俱乐部的关注,其中包括了西汉姆联队以及格拉斯哥流浪者队。麦克利什吸引了苏超金靴拉塞尔·拉塔菲(Russell Latapy)和弗兰克·邵择(Franck Sauzée)的加盟,壮实了喜伯年队的实力。他同时也着力培养年轻前锋肯尼·米勒(Kenny Miller),后来肯尼·米勒效力于流浪者队、狼队、凯尔特人队、德比郡队以及苏格兰国家队。
在此期间,麦克利什考取了国际足联的教练执照。
格拉斯哥流浪者
在加盟流浪者之前,麦克利什在希伯尼安卓越的成绩,使得他数次与英格兰球队联系在了一起。直到2001年12月,在流浪者队离任主帅迪克·艾德沃卡特(Dick Advocaat)向俱乐部主席大卫·穆雷(David Murray)的推荐下,麦克利什加盟了格拉斯哥流浪者队。
麦克利什在他执教流浪者队的第一个赛季,立马就取得了成功,获得了苏格兰足总杯和苏格兰联赛杯的国内杯赛“双冠王”,不过,最重要的苏超冠军则在他到来之前就失去了。不过在第二个赛季,他在罗纳德·德波尔(Ronald de Boer)、巴里·弗格森(Barry Ferguson)等顶级球员的帮助下完成了国内“三冠王”(苏超,苏格兰足总杯,苏格兰联赛杯)。
不过在2003年夏天,流浪者队不断恶化的财务危机终于促使了许多顶级球员离开格拉斯哥,同时使得国家德比的对手凯尔特人轻而易举的拿下2003/04赛季的苏超冠军,而流浪者队则是四大皆空。与此同时,主帅麦克利什不可避免的因为在引援上的不利以及对阵凯尔特人的国家德比的7连败,受到了来自球迷不断的施压。
在2004/05赛季,流浪者队受益于博斯曼法案,接连在自由球员市场签下了让·阿兰·布姆松(Jean-Alain Boumsong)和达多·普尔绍(Dado Pršo),补强了球队的阵容,使得流浪者抓住死敌凯尔特人,获得了新生。在当赛季,麦克利什带领球队完成了不可完成的任务,在苏超最后还剩四场比赛的时候还落后凯尔特人5分的情况下,在最后一天完成了戏剧性的看似不可能的逆转。
在经历了一个不可思议的赛季之后,麦克利什的球队成为了热门的夺冠球队。为了卫冕苏超冠军,麦克利什又做了一些引援来增强实力,包括朱利安·罗德里格斯(Julien Rodriguez)和伊恩·穆雷(Ian Murray),尽管这两笔引援很廉价。在经过一个合理的开局之后,包括战胜凯尔特人队,流浪者队在九月和十一月经历了一系列糟糕的战绩,包括连续十场不胜的尴尬纪录。然而在这十场不胜的比赛中,其中包括1:1战平国际米兰的欧冠联赛的比赛,将流浪者第一次送向了欧冠改制后的淘汰赛阶段。
尽管球队饱受财政困扰,麦克利什依然率领球队杀入欧冠16强,实属不易,只可惜,在1/8决赛中,因为客场进球少而被西甲的“黄色潜水艇”比利亚雷亚尔队淘汰。他们成为自1993年以来在欧洲赛场上第一支走到16强的位置的苏格兰球会,同时也是第一支从小组赛出线的苏格兰球队。在12月,主席大卫·穆雷公开表示对麦克利什的支持。随后,流浪者在十二月和一月找回状态,取得了一轮好成绩。
不过这一轮好的状态却在苏格兰足总杯对阵麦克利什的老东家——希伯尼安时,戛然而止,流浪者队0:3完败给对手,此时,激起了在埃布罗克斯球场(格拉斯哥流浪者队主场)外,球迷对大卫·穆雷和麦克利什的强烈抗议。在2006年12月9日,大卫·穆雷宣布了赛季末麦克利什走人的消息。
随后,在流浪者宣布了麦克利什的继任者是前里昂主帅保罗·勒冈(Paul Le Guen)后,流浪者在埃布罗克斯球场以2:0击败了哈茨队。这场比赛成为了麦克利什在流浪者队的告别演出。
伯明翰城
英超伯明翰城队为了让麦克利什填补教练席的空缺接近苏格兰足协并和他们洽谈,可是却遭到了拒绝。不过,在2007年11月27日,率队参加完2010年南非世界杯预选赛的比赛后,麦克利什选择了辞职,并且在次日,在伯明翰城宣布与麦克利什签约。同时,他在苏格兰国家队的两名助手罗伊·艾特肯和安迪·沃特森也随同麦克利什加盟伯明翰城。麦克利什说他很高兴又回到了每天和球员一起完成日常训练的工作状态,并且他始终怀有一个愿望,那就是在世界顶级的英格兰超级联赛执教。他在伯明翰城的处子亮相就很惊艳,因为他率领伯明翰城做客白鹿巷球场3:2拿下了不可一视的托特纳姆热刺。在2008年1月的转会窗口,麦克利什通过购入了大卫·墨菲(David Murphy)和詹姆斯·麦克法登(James McFadden),并且租借了当时阿根廷U-20队的红星毛罗·萨拉特(Mauro Zárate),并且通过出售边缘球员来换回转会的资金。尽管在赛季最后一轮以4:1大胜布莱克本队,但是麦克利什依然无法阻止伯明翰城降级。
麦克利什改变了俱乐部的幕后工作人员和培训程序,任命了大卫·沃特森(David Watson)作为了守门员教练,并且全面修改了球探的配置,并带来了球探保罗·蒙哥马利(Paul Montgomery)——他曾经向西汉姆联队推荐当时尚未完全成名的迪迪耶·德罗巴(Didier Drogba)——来监管球队对年轻球员招入。
在2008/09赛季的最后一天,麦克利什向伯明翰城球迷担保一定会让球队重返英超。伯明翰城就以2:1拿下了雷丁队,完成冲超大业。在2010年1月中旬,他率领球队创造了连续12场不败的队史纪录,而且他在开季的11场比赛中连续9场使用的是相同的阵容,这也打破了英超的一个纪录,正因为他同时完成了这两项壮举,被评为英超12月最佳教练,这也是第一名被授予该项荣誉的伯明翰城主帅。在赛季末,麦克利什率领伯明翰城排名英超第九位,这也是近50多年来,伯明翰城队的最好成绩。
继在2009/10赛季卓越的成绩,在2010年9月,麦克利什接受了俱乐部提供的三年续约合同。在2011年2月,麦克利什率领球队在伦敦的温布利球场以2:1击败了阿森纳队,夺得了英格兰联赛杯冠军。然而,好运也随之戛然而止,伴随而来的却是在2010/11赛季末,伯明翰城再度降级的悲惨命运。尽管俱乐部降级,但俱乐部董事依旧希望麦克利什留在教练岗位上,并希望他在下赛季带领伯明翰城重返英超。然而,麦克利什却通过电子邮件告知董事会,他将不会出任下赛季伯明翰城的主帅。
阿斯顿维拉
在2011年6月17日,就在他宣布离开伯明翰城帅位5天之后,阿斯顿维拉任命麦克利什出任新赛季的主教练。可是,伯明翰城就不愿意了,因为他们声称麦克利什还出于合同期,并向英超委员会起诉,然而阿斯顿维拉却认为麦克利什是自由身,不愿意支付违约金。由于麦克利什是从死敌伯明翰城投奔到阿斯顿维拉,维拉的球迷在维拉公园球场外发起了强烈的抗议,在维拉训练场外的反麦克利什涂鸦也不得不被删除。
阿斯顿维拉主帅麦克利什面临危机。在2012年2月5日,维拉客场1-2负于纽卡斯尔比赛中, 在半场休息时就被换下的维拉中场大将爱尔兰与麦克利什发生了激烈的争吵,而另一名主力恩佐比亚也在赛后通过推特表达了自己对于主帅的不满。自从去年夏天离开维拉的德比死敌伯明翰并入主维拉之后,麦克利什与维拉球迷的关系就一直不是很好,如今,在部分球员反抗麦克利什的同时,球迷网站“至关重要的维拉”(Vital Villa)也在组织筹划在本周日主场对阵曼城的比赛之前举行要求麦克利什下课的示威游行。 该球迷网站发表声明写道:“我们这个赛季已经踢了24场联赛,但我们只赢了6场。这样就够好了吗?不!这是要为保级而战的形势,麦克利什并不是那个能领导阿斯顿维拉的男人。他得到了2000万英镑的引援资金,拥有本特、阿邦拉霍、爱尔兰这样的球员,但我们只排在英超第13。在一切已经太晚、难以预料的灾难发生之前,我们现在就需要采取行动了。如果你支持这一举动,那就在周日下午3点加入我们。”
北京时间20115月14日晚,阿斯顿维拉俱乐部官方网站发布声明,球队已经和主教练麦克利什终止合同,立刻生效。 麦克利什上赛季从维拉死敌伯明翰转投而来,2011赛季率领维拉38场联赛仅取得7场胜利,最后仅以高出降级区2分的优势堪堪保级,糟糕的成绩让球队做出了让麦克利什下课的决定。
诺丁汉森林
北京时间2012年12月28日,诺丁汉森林俱乐部官方宣布已与苏格兰人麦克利什达成一致,53岁苏格兰人
将成为新一任主教练。
但苏格兰人麦克利什仅上任一个月,因与球队主席关系不融洽而黯然下课。 麦克利什在离开流浪者之后说道他不想执教其他任何苏超球队因为他觉得他已经赢得了能在苏格兰赢得的一切荣誉了。当他在BBC和Setanta体育成为一名足球解说嘉宾时,他被媒体和许多英格兰球会的主帅席位联系到了一起。
而最终,在2007年1月29日,麦克利什还是选择了为自己的家乡——苏格兰而战。而为他担任助手工作的是罗伊·艾特肯(Roy Aitken)和安迪·沃特森(Andy Watson)。一开始,麦克利什执教国家队的处子秀便是2008年欧锦赛预选赛的比赛。当时是在2007年3月24日,苏格兰是在主场汉普顿公园球场(Hampden Park,地位类似于温布利球场之于英格兰)2:1取胜格鲁吉亚。在2007年3月28日,他率领国家队的第二场比赛便是做客挑战当时强大的世界杯冠军得主——意大利队,结果苏格兰队不出意外的以0:2败北。随后,麦克利什的球队在六月份做客击败法罗群岛,在九月份主场击败立陶宛,之后又在王子公园体育场(Parc des Princes巴黎圣日耳曼队主场)对阵法国的比赛中取得了一场历史性的胜利,詹姆斯·麦克法登(James McFadden)在64分钟时距离球门30码处的一脚世界波帮助球队打入全场制胜进球。这场胜利帮助球队在还剩三轮的情况下,重返了小组头名。这场比赛可以被冠以苏格兰国家队历史上很有价值的一场胜利之一。2007年10月13日,苏格兰又在汉普顿公园球场以3:1兵不血刃的拿下乌克兰队。可是此后,苏格兰队急转直下,2007年10月17日,做客格鲁吉亚的比赛中,麦克利什的球队吃到了第二场败仗。而这一结果使得他们不得不在小组赛最后一轮死拼世界冠军——意大利队,结果也是不出意料的,苏格兰依然不敌经验老道的意大利队,在法国和意大利的夹缝中,还是饮恨出局了。最终,麦克利什的国家队教练之旅也以遗憾而告终。
足球比赛当中换人有多重要
有时当你做出改变,结果却会变得糟糕。在2004年欧冠半决赛首轮,摩纳哥主场暂时1-1战平切尔西,并且被罚下一人,于是拉涅利准备趁机拿下对手。于是他用哈塞尔巴因克换下梅尔奇奥特、用胡特换下帕克,结果切尔西陷入了彻头彻底的灾难,连丢两球。赛后回到更衣室,有球员怒斥拉涅利:“这TM的都是怎么回事?”
有时当你做出改变,确实可以扭转乾坤。在2010年的罗马德比上,拉涅利率领的罗马一度0-1落后于拉齐奥。刚刚上任几个月的拉涅利在半场休息时,做出了惊人之举:他换下了两个球员,不是谁,正是托蒂和德罗西——罗马的两座守护神。不用怕,没问题:罗马下半场连扳两球2-1取胜。
有时你什么改变都不做,那情况也会慢慢变好。2010年欧冠1/4决赛,拜仁对阵曼联。里贝里在比赛开始时似乎不在状态,下半场刚开始时他有些挣扎。但在拜仁0-1落后之时,范加尔觉得里贝里状态再不行也得留在场上。结果里贝里为拜仁射入扳平一球,拜仁也在第92分钟绝杀对手。
有时你若是什么改变都不做,那你就完蛋了。2012年5月,热刺正在为一个欧冠席位而奋战。他们需要客场击败维拉。眼看时间一分一秒流逝,老雷却拒绝作出阵容改变,哪怕板凳上迪福和萨哈的大斧已经饥渴难耐。结果到了第88分钟,他终于还是行动了。把范德法特换下,却换上了……帕克。比赛最终1-1战平,随着切尔西拿到了欧冠冠军,老雷在热刺的日子到头了。
我们想说的是,在球员换人的问题上,可没有什么百试不爽、即插即用的方法。我曾经在一位教练的办公室里进行采访,注意到他墙上贴着一张纸,上面写着最佳换人时间:第59分钟、第68分钟、第77分钟。奇怪的是,这神圣的教条却没能挽救他的饭碗。
然而,不同的教练在球员换人的问题上,名声各不相同。弗格森爵士和范加尔看起来像个赌徒。尽管其带领的球队风格勇猛无畏,但温格和罗杰斯在换人方面其实相当保守。上赛季与切尔西的首回合交锋中,温格拒绝作出哪怕一个换人。“我们的阵容平衡性很好。”赛后他是如此淡然。
那么,谁是最喜欢/不喜欢换人的教练呢?哪位教练最可能半场休息就连换三人、哪位教练可能会到伤停补时时才换人呢?而这又能透露出不同教练之间怎样的执教风格呢?我们先看看以下数据……
换人数据
我们研究了每位现任英超主教练在上赛季的换人记录,条件是这些主教练必须执教至少20场。于是有16位主教练符合条件,总计826场比赛、2250次换人。为了增加样本量,所有正式比赛的数据我们都包含了进去。
毫不奇怪,大部分教练都会用完他们大部分的换人名额。我说,有得换干嘛不换?但有趣的地方在于,看看哪些教练通常会用尽三个换人名额,而哪些教练又反其道而行之。
穆里尼奥看来经常喜欢用完换人名额。事实上,上赛季只有两场比赛他没有用完换人名额,即对维拉以及对巴黎圣日耳曼的比赛,而这两场球切尔西都输了。在对诺维奇的比赛时,当穆帅意识到诺维奇即将扳平之时,他就让威廉及阿扎尔热身准备上场,从而扭转了比赛。
“在比赛时我从不紧张。”他说。“我有种感觉,我能感觉到,我能感觉到他们会扳平比分。所以在比分还是1-0时我就叫埃登准备热身,因为我能感觉到。”
加里-蒙克是另一位几乎从不浪费换人名额的教练,这点与他的前任劳德鲁普大不相同,劳德鲁普有多达14%的换人名额未曾使用。而在尺度的另一端,罗杰斯和兰伯特则是那种最少换人的教练。
然而,他们中在不喜欢换人方面没有任何人能够和肖恩-戴彻相比。如果你不幸在伯恩利坐板凳,那十有八九你屁股都不用挪一下。这位“生姜头穆里尼奥”执教期间,有多达30%的换人名额没被使用。
好了,我们接下来看看为什么换人很重要。
替补换人效应
几个月前,Opta对半场换人的效果进行了一项研究——点击此处查看。在调查了自1998年以来的所有世界杯比赛后,他们发现,如果你在半场结束时落后一球,进行一次换人将使你获胜或扳平的概率从24%提升至40%。
接下来是布雷特-迈尔斯的研究,这位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教授提出了使用你三个换人名额的理想时间段:第58分钟、73分钟和79分钟。迈尔斯宣称,如果你在落后的情况下使用他的换人方案,你扳平或获胜的概率将翻倍。
接下来还有BSports的丹尼尔-奥特曼及StatsBomb的科林-特雷诺的研究。他们发现在英超里,替补球员比那些打满90分钟的球员有着显著更高的进球率,即使当你考虑到替补球员中有很多是进攻型球员的情况下亦如此。想想看,像小豌豆和哲科这样的球员,当把他们放到板凳当替补时,他们的每分钟进球率会大幅提升。
奥特曼发现,新上场的球员在与那些疲劳的后卫对位时会明显占不少便宜。特雷诺发现替补球员的进球率不仅高于那些打满90分钟的球员,而且也高于那些被他们替换下去的球员。疲劳对一场比赛后期球员表现的效应被广泛低估了。
不断增加的统计学和生理学证据正趋向一个坚实的证据:一个主教练要是不用完他的三个换人名额,那真是天理不容啊。替补换人不仅仅可以降低疲劳球员受伤的风险,而且还为主教练提供了一个好机会,让他们按自己的偏好去影响比赛走势。
只是,如果真是那么简单,那大家早就用完换人名额了。
换人的时间
如果场上局面不妙,我们都会朝教练大喊“快换人啊”。结果嘛,等我们看到换人出现时,都已经是第91分钟了。曾经,阿德巴约在曼城时的工作,就是在伤停补时阶段登场,跑上个100秒。
对上述16位主教练,我们计算出他们首次换人的平均时间。我们排除掉了在上半场就进行的换人,这也就基本排除掉了所有因伤病和红牌导致的换人。
如果证据显示替补球员有用,那显然应该给他们更多时间以发挥效用。而在英超中有一位教练比任何人都清楚这点。
阿勒代斯很喜欢研究数据。搞不好这么多年来他办公桌上早已堆满一叠叠更高深的类似分析了。不管怎么说,阿勒代斯就是“早换人之王”。他上赛季的首次换人时间数据由于上半场偏多的伤病原因而存在扭曲,但即便考虑这点,大山姆也习惯于通过换人来改变场上局势。
下图表面哪些主教练最先失去耐心、哪些主教练的首次换人又等得最久。如果一位主教练在90分钟内都没有进行换人,那么我们统一用一个标定值91来代替。(如果你不知道中位数是啥东西,就忘了我说的这些东西吧。)
阿勒代斯的数值处于领先。这其中排除了他在对阵埃弗顿时开场半小时就把困惑的卡尔顿-科尔换下的那次换人,还有上赛季对切尔西时上半场进行的两次换人。由于对大山姆做法感到厌恶,乔科尔下场后径直就朝球员通道走了出去,直到8个月后才转投阿斯顿维拉重新现身赛场。“谁都不想上半场就被换下去,”阿勒代斯解释道。“我换人纯粹从战术角度考虑,我得做出些改变,毕竟比赛已经进入了这样的阶段。这是我的职责。”
戴彻再一次证明了自己在换人问题上,是全英超最保守的主教练。但你会发现,穆里尼奥和蒙克这两位最喜欢换人的主教练,却在本图表中身处两端。蒙克不但会用完替补名额,而且很早就会换人。穆里尼奥也会用完换人名额,但很晚才换人。这一区别可以由一个我们目前还未考察的因素来解释:换人时的场上比分。
比赛状态
下图显示的是,当球队处于领先、平局或落后时,各位主教练会怎么做。理论上说,当球队平局或落后时,主教练通常会很早换人,企图改变比赛走势。图表证实,确实如此。
与阿勒代斯和老雷一样,佩工也是一位积极换人的主教练——无论场上是领先还是落后。而在标尺的另一端,罗伯特-马丁内斯和温格则更为保守,他们的平均换人时间都要等到开赛后1小时,哪怕他们的球队并未领先。
另一方面,穆里尼奥的换人时间则非常取决于比赛的状态。如果切尔西落后,那么他会是最先换人的一方,如果切尔西领先,那么他反而会是最后换人的一方。这与穆里尼奥实用主义者的标签很吻合。“换人是你如何阅读比赛的结果,”他说。“你不能在比赛开始前就预测何时换人,因为比赛无法预测。”
以下是我们所研究出的其他一些数据、但放到图表里似乎又太无聊了:
(1)平均来说,波耶特做出最后一个换人的时间比其他人都早(第79分钟)。不用猜都知道最后一个换人使用得最晚的是戴彻:第85分钟。
(2)在连换两人方面,波耶特也处于领先。他有三分之一的比赛都出现了连换两人的情况,相比之下蒙克只有5%的比赛出现连换两人。
(3)哪位教练最喜欢上半场就换人?是老雷。他有35%的换人发生在上半场,紧随其后的是帕度老湿(30%)。而在标尺的另一端,戴彻以5%的上半场换人垫底,排在他前面的是温格(11%)。
这到底说明了什么呢?
首先要强调,这东西可不是用来评估谁是“好教练”、谁是“坏教练”的。此外,主教练在决定是否以及何时换人方面有许多因素要考虑。比如说,换人的质量。在上赛季切尔西伤停补时于安菲尔德取胜之役中,尽管利物浦一直在围攻切尔西,但人们还是感到好奇:为什么罗杰斯没有用完他的换人名额呢?
但是,我们看看他当时的板凳席上坐着谁:阿尔贝托、阿斯帕斯、西索科——很难有改变局势之作用。与此同时,穆里尼奥却可以派遣上卡希尔、托雷斯和威廉(他打入了锁定胜局的一球)。
但也许还有些更个人化的因素在里面。主教练要管理的可不止战术以及球队哲学。从风险厌恶的角度看,做出改变后失败要比什么都不做而失败要更糟。很早就换人、或者用完换人名额,也许会被某些主教练视为认输的表现:我们赛前排的出场阵容排错了。当然,最好还是给场上那些小伙子们再给5分钟看看到底行不行吧。
但事实恰恰相反,那些不用完全部替补名额、或者换人太迟的主教练,其实放弃了一个显著增加获胜概率的机会。也许那些死艹首发11人的主教练具有一种坚定的信念:不但是对他队员的信念,也是对他自己的信念。
阿斯顿维拉对巴黎圣日耳曼比赛结果和的相关内容讲解到这里,祝您生活愉快,学习进步!